宏观环境分析也称为一般环境分析,所谓一般环境,是指环境因素的变化并非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企业,而是对行业或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构成单元都产生影响,只是影响程度的大小因“企业”而异。宏观环境分析一般采用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等所构成的PEST分析框架,也有学者将人口、全球化因素单独列出,形成六个方面的分析框架。
· 政治-法律环境因素:政体及制度、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因素。
· 经济环境因素:经济增长或衰退、就业、税收、利率等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价值观、文化传统、人口结构、教育等因素。
· 技术环境因素: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技术扩散、产业渗透等因素。
宏观环境分析的四个方面,既可以单独进行分析,也可以进行组合分析,因为在很多时候因素与因素之间是交织在一起的,相互影响。比如国家对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了特殊的补贴等扶持政策,显然该政策对于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政策属于政治与法律环境的因素,但该政策的实施同时也推动了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因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宏观环境的变化可能给某些产业或企业带来机遇,但对另外一方可能意味着威胁。比如人口老龄化以及生育率下降所导致的人口结构的变化,一方面给医疗保健、养老等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也会给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乃至以后的高等教育带来威胁。
即使是在同一个产业之内,面对同样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与企业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比如海外业务占比较大且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跨国经营企业,在当前逆全球化日益严重的外部环境下可能面临更大的经营困难,而业务领域局限于国内市场的企业则受到相对较小的冲击。
“企业兴盛或衰退、股市繁荣或崩溃、战争与经济萧条,一切都周而复始,但它们似乎总是在人们措手不及的时候来临。”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多数情况下人们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和判断,这是宏观环境分析的难点,如对经济环境中的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很难准确预测。所以,很多时候重大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会让产业以及身处其中的企业措手不及,企业被迫做出应激性的重大战略调整。
宏观环境分析最终目的是发现外部环境中的机遇与威胁,这是属于战略管理的独有的表达方式。机遇与威胁,是战略管理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