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发奋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皇甫谧是魏晋时人,他编撰了被当代学界誉为影响中国100本书的《针灸甲乙经》。另外,他的《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烈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我国历史学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
皇甫谧年幼时父母双亡,跟着叔婶长大成人。
皇甫谧家原是“富贵人家”,只是到了他父亲一代,家境渐渐没落。他从小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既不愿劳动,又不肯读书,整天和一些游手好闲的人鬼混,叔婶的话听不进去。尽管皇甫谧不争气,但他的婶母任氏待他仍然很好,他对婶母也很孝敬,有什么好吃的,总要拿回家请婶母尝尝。婶母觉得他越长越大,再不改掉不良习气,很难成器,就决心狠狠刺激他一下。
一次,皇甫谧拿瓜果回家,任氏很不高兴地对他说:“你以为拿点瓜果回来就算是孝敬吗?《孝经》上说:‘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每天早晚都能给长辈送上牛、羊、猪肉,也不算孝。你都十几岁了,还是不务正业,不认真学习,不懂得道理,我怎么能感到安心呢?”任氏的话让皇甫谧愧悔交加,痛下悔改的决心。
第二天,他便不再游荡,并和那些游手好闲的子弟断绝了来往。他拜了附近的学者席坦做老师,经常向他请教做人的道理。在老师的指教引导下,皇甫谧日渐长进。每天早上起来,他扛着锄头,带着书本下地劳动,休息的时候,就拿出书本来读。几年工夫,他便博览了各种典籍,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人生启示
人的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也不可能不走弯路,但是,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过失,痛改前非,还是能够有所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永远也不知悔改。